编者按:第十七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1)即将于欧洲中部时间(CET)2021年3月17日~3月21日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肿瘤瞭望》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昕教授,围绕腋窝淋巴结处理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展开讨论。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在讨论是否能进一步避免前哨活检的问题之前,王永胜教授认为需要知道腋窝外科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生存、提供分期、增加局控。从前述讨论中可知,对于cN0低危的患者,SLNB联合放疗与ALND在局部控制和生存等方面是相当的,但ALND可以提供更详细、准确的淋巴结分期,对后续的辅助治疗有指导作用,尤其是新辅助治疗的患者。除了DCIS、预防性乳房切除患者不需要任何腋窝处理以外,上一届St. Gallen专家投票也支持,cT1-2N0 、HR+/HER2-、有伴发疾病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可以避免腋窝处理,因其辅助治疗不受淋巴结状态影响。
王昕教授指出,目前日新月异的系统治疗、放疗基本上可以达到很好的改善生存、局部控制的效果,这两层是有希望可以替代的。对于提供分期的替代,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与手术分期相当的无创手段,包括现有的超声、核磁、PET等影像检查,以及其他正在研究的新型定位方法。比如SOUND研究采用的是查体+超声,而国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的查体+超声+LymphPET的评估方法,腋窝阴性预测值可达91%。
表2. 在研的避免SLNB临床试验

王殊教授则认为,淋巴结的信息对辅助治疗的决策有重要作用。临床上有70%的阳性淋巴结首先发生于前哨站,如果完全免去了前哨淋巴结的评估,对现有系统治疗的冲击可能是非常大的。如果将来我们有更好的手段,包括正在研究的靶向腋窝淋巴结(TAD)技术,或许才能真正替代前哨淋巴结的分期作用,成熟系统治疗决策会产生一定冲击。而目前的大部分影像或定位技术仍处于诊断效率(假阴性率/阴性预测值)的阶段,长期随访的系统产出值得关注。
王永胜教授补充道,腋窝处理和辅助全身治疗的“双降阶梯”是目前研究的方向,比如ER阳性早期乳腺癌,可以利用21基因(TAILORx研究、RxPONDER)和70基因(MINDACT研究)等基因检测筛选出豁免化疗的患者,但这些基因检测的应用也需要考虑淋巴结状态,比如RS为11~25分的淋巴结阴性患者可避免化疗,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不能避免化疗。所以,目前来看腋窝淋巴结的分期还不能完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