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 2023丨胡永仙教授:无化疗方案可使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达到深度缓解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12/19 11:40:03  浏览量:736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3年12月9-12日于美国圣地亚哥隆重召开了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ASH年会是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大最全面的国际盛会,展示近1年血液学领域最先进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对血液疾病诊疗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会议期间《肿瘤瞭望》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胡永仙教授,胡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此次会议公布的VP+达沙替尼+2次CAR-T细胞治疗序贯达沙替尼维持治疗新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优异结果,这一结果将对临床实践产生深刻影响,特此整理,以供参考。

摘要:2023年12月9-12日于美国圣地亚哥隆重召开了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ASH年会是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大最全面的国际盛会,展示近1年血液学领域最先进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对血液疾病诊疗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会议期间《肿瘤瞭望》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胡永仙教授,胡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此次会议公布的VP+达沙替尼+2次CAR-T细胞治疗序贯达沙替尼维持治疗新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优异结果,这一结果将对临床实践产生深刻影响,特此整理,以供参考。
 
研究简介
 
研究背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使用改善了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但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才能达到分子学缓解。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ALL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尚未应用于初治患者。
 
主要结果:截至2023年5月31日,共18例初治ALL患者达沙替尼+长春新碱-糖皮质激素2周诱导治疗后,接受了CD19 CAR-T细胞输注治疗,其中14例接受了后续CD22 CAR-T细胞输注治疗。诱导治疗结束时,血液学完全缓解率100%,27.8%(5/18)患者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完全分子学缓解率提高至72.2%(13/18),CD22 CAR-T细胞治疗(1例患者未评估)后完全分子学缓解率76.9%(10/13)。值得注意的是,CD19 CAR-T细胞治疗后未达到完全分子学缓解的5例患者中,4例接受了CD22 CAR-T细胞治疗,其中1例最终达到完全分子学缓解,2例复发,1例CD19+CD22+复发伴BCR/ABL1(F317L和Y253H)突变,1例CD19dim CD22+复发。中位随访13.5个月,16例患者维持血液学完全缓解,14例患者维持完全分子学缓解,所有患者均未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未出现3级及以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结论:达沙替尼+CAR-T细胞作为无化疗治疗,使初诊Ph+ALL患者获得高频完全分子学缓解,高长期存活率,低毒性,且所需治疗周期少。
 
专家点评
 
肿瘤瞭望:ASH大会上胡教授所在团队公布了一项达沙替尼联合CAR-T细胞治疗费城染色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研究,请您解读一下这项研究结果。

胡永仙教授:这是一项非常好的临床研究,我们在国际上首次采用达沙替尼联合CAR-T细胞治疗费城染色体+的新发ALL,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在治疗之初,先采用VP+达沙替尼方案作为诱导缓解方案,然后采用CD19 CAR-T细胞治疗,1-2个月后序贯CD22 CAR-T细胞治疗。目前共有18例患者入组这项研究,所有患者均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深度完全缓解。随访过程中除2例复发外,其余16例患者仍处于非常好的完全缓解状态,患者后续只需要服用达沙替尼维持治疗即可。总体而言,这个方案的治疗周期很短,对患者非常有利,特别是老年患者,不需要反复化疗,也不需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所以患者获益很多。
 
肿瘤瞭望:这是一个无需化疗即可使初治ALL患者达到深度缓解的治疗方案,请您谈一谈这个治疗方案的应用前景。

胡永仙教授:这个治疗方案简化了ALL的治疗过程,我认为这是非常有突破性意义的一项研究,其应用前景非常巨大。首先,患者不需要反复化疗,只需要1次非常小剂量的化疗、靶向药物治疗以及2次CAR-T细胞治疗即可,这些治疗都非常安全,没有强烈的毒副反应,整个治疗过程中既不需要输血小板,也不会发生严重感染等情况,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很可能会改变老年ALL患者的治疗策略;第二,我们知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身会产生一些毒性,如年轻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能生育,这个方案经过前期安全性良好的诱导治疗后,患者只需长期服用达沙替尼即可保持完全缓解状态,无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当于将ALL转变成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这对于患者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白血病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