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HSCT2021丨马军教授:BTK抑制剂在DLBCL治疗中前景看好,但仍需真实世界研究证实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7/6 10:28:35  浏览量:1023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类异质性极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治疗上以R-CHOP方案作为标准的一线方案,但也存在明显的疗效瓶颈。近年来,BTK抑制剂的涌现为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在慢淋(CLL)、套细胞淋巴瘤(MCL)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疾病中疗效良好并获批用于临床,那么BTK抑制剂在DLBCL中治疗前景如何呢?为此,《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的马军教授,针对“BTK抑制剂在DLBCL中的治疗探索”的话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肿瘤瞭望》:谈一谈BTK抑制剂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治疗地位?


 

马军教授:目前,BTK抑制剂在淋巴细胞肿瘤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国已经获批上市并用于临床治疗的BTK抑制剂主要有三种,分别为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及奥布替尼。临床研究显示,BTK抑制剂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疾病中疗效非常显著,成为实现其“无化疗治疗(Chemo-free)”的主要依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中,现有的R-CHOP等治疗方案对于高危、复发/难治(Relapsed or Refractory)、双打击/三打击( Double or Triple-hit) DLBCL患者的疗效仍非常不理想,而研究表明BTK抑制剂能有效治疗此类DLBCL患者,与R-CHOP方案形成协同治疗效应。


 

《肿瘤瞭望》:BTK抑制剂联合CD20单抗能否改善复发/难治DLBCL的疗效及生存


 

马军教授: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的出现开启了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治疗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及里程碑意义,这使得R-CHOP方案多年来一直是DLBCL治疗的一线金标准方案,其疗效也非常值得肯定。但是特别注意的是,R-CHOP方案的疗效瓶颈逐渐显现,并且在二十多年来均无法取得突破,使得DLBCL的治疗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BTK抑制剂的问世,相关临床研究发现BTK抑制剂联合R-CHOP方案似乎可改善<65岁non-GCB型DLBCL患者的疗效。此外,基础研究表明BTK抑制剂+CD20单抗具有协同杀灭B细胞肿瘤的效应,这可能对于复发/难治、双打击/三打击DLBCL的治疗有非常关键的意义,我们期待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来佐证这一想法。


 

《肿瘤瞭望》:新型BTK抑制剂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疗效进展?


 

马军教授:如上所述,目前我国已经有三种(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奥布替尼)获批上市的BTK抑制剂,均属于创新型药物,在治疗B细胞淋巴瘤、慢淋(CLL)、套细胞淋巴瘤(MCL)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中发挥了良好的治疗作用,是实现chemo-free的重要依靠之一。但是,新型BTK抑制剂目前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尚无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我们期待其在DLBCL治疗中取得积极的研究结果。


 

专家简介

马军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CSCO抗白血病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CSCO抗淋巴瘤联盟前任主席。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 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李春明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